去年夏天舉行的東京奧運,港隊勇奪一金兩銀三銅的佳績,香港運動員的名字頓時變得街知巷聞。不論是疫情前還是疫情期間,香港人對運動的熱愛都不用多說,體育館長期一場難求、街場跟隊跟足整晚、健身室人山人海等等。但偏偏在香港以運動形式來創業的人卻不多,主要原因就是「沒有前途、賺不到錢」。事實上運動產業其實都是一條出路,雖然是長線的投資,但為甚麼台灣可以、外國可以,我們卻不能呢? //安西教練,我好想打籃球。// 三井壽 在今時今日防疫政策的限制之下,不要說參加比賽,就連做運動的地方都沒有。但疫情總會有一天會完結,大家不妨在這段時間好好裝備自己。喜歡運動不一定要親自落場,有時候在背後支援都是一種樂趣。在這個嚴峻的局面,未免運動行業在疫情期間一噘不振,大家都需要攜手合作,不要讓這個運動熱潮沉下去。筆者預計,當運動場、健身室重開時,大家都會蜂擁而至,現時就是各位準運動創業家需要準備的時候。 //我是那種面對劣勢反而會更加振作的人啊// 三井壽 香港是個現實的地方,興趣真的能夠開飯嗎?我只能說沒有嘗試過,又怎能預測結果呢?很多運動員退役後,都成功轉型,於不同的領域繼續發展。例如:米高佐敦擁有自己的品牌「Jordan Brand」、雲露絲威廉絲有自己的室內設計公司等等。你們可能說他們都是國際球星,香港運動員怎樣?其實有不少運動員在退役後,都有創立不少運動學校,或投資不同的行業。 當然若果你本身喜愛運動,但實力未夠,做不了運動員都不代表投身運動行業不是一條出路。因為運動員除了靠個人技術之外,他們都需要不同的運動產業去提供支援。例如:訓練、裝備、品牌、攝影、報道、科研等等。 發展運動產業是個長線計劃,除了運動員自身之外,每一環都要最少達至國際水平。在推動運動發展的過程中,大家不應只著眼於國際大型賽事,本地的小型賽事都應讓市民直接參與。只要迴響夠大,就能把運動發展成商業盛事,這樣便能吸引更多投資者。而在這個單憑熱血的過程,演變成商業盛事之際,你和我都有責任去推動本地的運動產業。 //如果你放棄的話,比賽就到此結束了// 安西教練 當然香港是個商業社會,記得前特首梁振英曾經公開講過,體育界人士沒有經濟價值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,看看每逢有香港隊的主場足球賽事,入場人數越來越多,每位球迷都叫著「We are Hong Kong」的打氣口號;看看東京奧運有香港隊出戰的賽事,商場直播人山人海,大家都為本地運動員打氣。當有那麼多市民支持的時候,就證明了運動絕對有非凡的價值,發展得宜不單是經濟,就連對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都有正面的幫助。不過要實踐並不容易,需要大家的努力和耐性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//下回預告// 未來日子將會與大家繼續探討更多有關運動產業的可塑性,更會跟在不同運動行業工作的人士進行專訪,加深大家對運動產業的認識,從而釐清大眾對運動產業的謬誤。其實運動在香港都是一條出路,不論你是天才櫻木花道,還是天之驕子流川楓,只要有心、目標一致、以及用適合的方法,以運動來創業絕對不是一件難事!